洞庭山作者的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洞庭山作者的精選/列表
《洞庭山》作者是誰

《洞庭山》作者是誰

2024-01-09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遊之。萬頃湖光裏,千家橘熟時。這詩句出自《洞庭山》,那麼《洞庭山》作者是誰呢?1、《洞庭山》是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原文:吳山無此秀,乘暇一遊之。萬頃湖光裏,千家橘熟時。平看月上早,遠覽鳥歸遲...
望洞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什麼,望洞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

望洞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什麼,望洞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

2019-10-21
《望洞庭》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未經磨拭的銅鏡”和“白銀盤裏的青螺”。作者在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潭面無風鏡未磨”將湖水比作銅鏡,表現出湖面的平靜;“白銀盤裏一青螺”將君山比作青螺,突出它的翠綠。...
望洞庭詩意解釋,望洞庭的意思

望洞庭詩意解釋,望洞庭的意思

2019-06-24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內容為: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該時是劉禹錫赴和州任刺史,經洞庭湖時所作。全詩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
望洞庭內容,望洞庭原文

望洞庭內容,望洞庭原文

2020-04-12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全詩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裏託着一枚青螺。...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2021-04-06
描寫洞庭湖的詩句有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峯水上浮;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望洞庭湖全文解釋,望洞庭湖古詩原文

望洞庭湖全文解釋,望洞庭湖古詩原文

2019-12-19
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這首詩的作者是劉禹錫,是當時作者遙望洞庭湖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風景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望洞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望洞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望洞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2-10-30
《望洞庭》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望洞庭》原文望洞庭唐·劉禹錫湖...
洞庭湖在哪裏,洞庭湖在哪個省

洞庭湖在哪裏,洞庭湖在哪個省

2021-06-17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
望洞庭描寫洞庭山水的詩句是,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什麼

望洞庭描寫洞庭山水的詩句是,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什麼

2022-02-10
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什麼:“答案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
遙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詩是什麼,遙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

遙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詩是什麼,遙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

2019-03-13
“遙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是:白銀盤裏一青螺。“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句詩的意思是:遙遠洞庭湖的山水翠色,就好像白銀盤裏託着一枚青螺。全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
洞庭湖在哪

洞庭湖在哪

2024-01-05
洞庭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那麼洞庭湖在哪呢?1、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的荊江南岸,湖南省北部,地跨湘、鄂兩省,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區和漁業基地。自古以來,洞庭湖的範圍就非常遼闊,“橫...
洞庭湖在哪裏

洞庭湖在哪裏

2021-11-23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望洞庭》中寫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這裏的洞庭指的便是位於湖南省的洞庭湖。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地區有一個名叫雲夢澤的大湖,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後來,...
洞庭湖位於哪個省,洞庭湖在哪個省

洞庭湖位於哪個省,洞庭湖在哪個省

2021-05-21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岳陽市。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地區有一個名叫雲夢澤的大湖,面積達4萬平方...
望天門山與望洞庭兩首詩的相同之處,望天門山和望洞庭從寫作題材上看都是寫什麼的詩作

望天門山與望洞庭兩首詩的相同之處,望天門山和望洞庭從寫作題材上看都是寫什麼的詩作

2022-02-10
望天門山和望洞庭從寫作的題材上看都是寫景的山水詩作。《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
望洞庭原文,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哪句

望洞庭原文,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哪句

2022-12-22
望洞庭描繪洞庭山水的詩句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
望洞庭的詩意是什麼,望洞庭的詩意

望洞庭的詩意是什麼,望洞庭的詩意

2019-08-16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內容為: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合,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
洞庭湖的位置,洞庭湖在哪裏

洞庭湖的位置,洞庭湖在哪裏

2019-01-09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區西南方,整個湖的總面積是1.878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與湖南省的千古明樓岳陽樓僅是一湖之隔。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洞庭湖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
望洞庭劉禹錫拼音,望洞庭拼音版正確

望洞庭劉禹錫拼音,望洞庭拼音版正確

2019-12-18
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作品原文《望洞...
望洞庭湖古詩全解,望洞庭古詩的詩意

望洞庭湖古詩全解,望洞庭古詩的詩意

2023-11-30
詩意: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裏託着一枚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
望洞庭的意思,望洞庭的意思翻譯

望洞庭的意思,望洞庭的意思翻譯

2022-02-11
望洞庭的翻譯是:洞庭湖湖面的波光和秋天的月色互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沒打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中的山水蒼翠如墨,就像潔白銀盤裏託着一枚青螺。《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是誰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是誰

2023-12-26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歎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那麼《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是誰?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
望洞庭翻譯,望洞庭這首詩的翻譯

望洞庭翻譯,望洞庭這首詩的翻譯

2019-10-21
夜晚的時候,洞庭湖上月光和湖水交相融和;湖面無風,就像是沒有磨拭的銅鏡一樣。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像潔白銀盤裏放了一枚青螺,惹人喜愛。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中描寫了在秋夜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作者運用了比喻的寫...
《望洞庭》的作者是誰

《望洞庭》的作者是誰

2024-01-13
《望洞庭》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2-06-13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該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歎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
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的相同點,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的相同點,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018-11-02
相同點:兩首詩都是寫景的,並且景色中都帶有水。不同點:1、《望洞庭》全詩都是寫景的,既描寫得細緻,又比喻得十分生動。《望天門山》是通過寫景,突出詩人的自我形象。2、《望天門山》寫的是天門山的景象,而《望洞庭》描寫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