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原文和翻譯的精選

《與朱元思書》原文和翻譯

《與朱元思書》原文和翻譯

2023-11-30
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
漢書朱買臣傳翻譯,朱買臣傳文言文翻譯

漢書朱買臣傳翻譯,朱買臣傳文言文翻譯

2018-07-26
《朱買臣傳》文言文翻譯:朱買臣,字翁子,是吳縣人。他家境貧窮,卻喜好讀書,不懂得治理產業,經常去砍柴,靠賣柴為自己供給食用,常挑着捆柴草,一邊走,一邊誦讀書。他的妻子也揹着柴,跟隨在他身後,多次制止他在路上誦讀。他越發大聲地...
與朱元思書的思想感情是什麼,與朱元思書的思想感情

與朱元思書的思想感情是什麼,與朱元思書的思想感情

2019-03-26
《與朱元思書》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對追求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
與元微之書的原文,與元微之書的翻譯

與元微之書的原文,與元微之書的翻譯

2022-12-12
翻譯四月十日夜晚,樂天告白: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竟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後退不能相...
與朱元思書創作背景,與朱元思書的寫作背景

與朱元思書創作背景,與朱元思書的寫作背景

2020-09-20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不安,所以有不少的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髮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便是他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與朱元思書》南北朝·吳均...
與朱元思書原文和翻譯是什麼

與朱元思書原文和翻譯是什麼

2023-11-30
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
與朱元思書全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與朱元思書全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2022-11-29
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2024-01-11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那麼《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是什麼呢?1、原文:風煙俱...
諫逐客書翻譯和原文,諫逐客書翻譯及原文

諫逐客書翻譯和原文,諫逐客書翻譯及原文

2022-11-25
《諫逐客書》翻譯臣聽説官吏議論驅逐列國入秦的遊説之士,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穆公訪求賢士,西面從西戎得到了由余,東面從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叔,從晉國得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國,但穆公...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

2022-11-18
《答謝中書書》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翻譯山川景色的美...
與朱元思書作者,初二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與朱元思書作者,初二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2023-02-20
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
與顧章書原文和翻譯,與顧章書原文及翻譯

與顧章書原文和翻譯,與顧章書原文及翻譯

2022-11-28
《與顧章書》原文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峯限日;幽岫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於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與顧...
漢書朱雲傳翻譯,漢書朱雲傳文言文翻譯

漢書朱雲傳翻譯,漢書朱雲傳文言文翻譯

2020-01-12
朱雲,字遊,是魯人,後遷居平陵。年輕時(喜歡)結交遊俠,藉助賓客為自己報仇。身高八尺多,儀容偉岸,憑藉勇力聞名。到四十歲時,他才改變行節跟從博士白子友學習《易經》,又師從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他)都能傳承老師的學問。...
諫逐客書翻譯和原文,諫逐客書翻譯原文

諫逐客書翻譯和原文,諫逐客書翻譯原文

2022-11-25
《諫逐客書》翻譯臣聽説官吏議論驅逐列國入秦的遊説之士,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穆公訪求賢士,西面從西戎得到了由余,東面從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叔,從晉國得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國,但穆公...
與朱元思書作者,《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與朱元思書作者,《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2023-01-06
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
與顧章書翻譯和原文,與顧章書翻譯及原文

與顧章書翻譯和原文,與顧章書翻譯及原文

2022-11-25
《與顧章書》翻譯我剛過去的一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很多峭壁與雲霞爭高下,獨立的山峯遮住了太陽;幽深的洞穴包含着雲霧,深谷小溪積聚着翠綠的潭水;蟬鳴鶴叫,水聲清越,猿猴啼叫,和諧...
誡子書原文和翻譯,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誡子書原文和翻譯,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2022-11-05
《誡子書》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
與朱元思書主旨是什麼,與朱元思書主旨

與朱元思書主旨是什麼,與朱元思書主旨

2019-04-23
《與朱元思書》主旨: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他對自然山水的喜愛,抒發了詩人渴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同時詩人也抒發了他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朱元思書》的思想感情詩人身處社會動亂的魏晉南北朝時,親身體會...
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是什麼,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

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是什麼,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

2020-02-12
《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釋義: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本文描寫的是作者乘船桐廬自至富陽途所見的景色,表現了作者喜愛自然,對社會的不滿情緒。《與朱元思書》原文南北朝·吳均風...
與子琳書原文,與子琳書翻譯

與子琳書原文,與子琳書翻譯

2023-11-30
翻譯告琳,近來,我聽説你與幾位年輕朋友一起研習經傳,一天到晚孜孜不倦,樂無懈怠,這確實很好,我很高興。一個人研究學問,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堅強的意志。而要獲得知識學問,必須靠不斷地積累,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穫。這就像山間的...
與朱元思書表達了什麼,與朱元思書翻譯簡短

與朱元思書表達了什麼,與朱元思書翻譯簡短

2023-11-30
翻譯: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一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着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奇異的山水,獨一無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遊動的魚兒和細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
與元微之書的翻譯,與元微之書翻譯

與元微之書的翻譯,與元微之書翻譯

2022-05-17
翻譯:四月十日夜晚,樂天告白: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競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後退不能相...
與朱元思原文朗讀,與朱元思原文

與朱元思原文朗讀,與朱元思原文

2019-08-09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
三峽酈道元原文和翻譯,三峽酈道元原文和譯文

三峽酈道元原文和翻譯,三峽酈道元原文和譯文

2022-11-05
《三峽》原文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
元鎮讀書的翻譯,元鎮讀書文言文及翻譯

元鎮讀書的翻譯,元鎮讀書文言文及翻譯

2020-03-04
《元鎮讀書》的原文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從外兄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而叱之,責往田,則攜至田畦,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