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将焉附的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毛将焉附的精选/列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

2020-05-0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出自春秋末年鲁国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

2024-02-23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pízhībùcún,máojiāngyānf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近义词有相辅相成、“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反裘负刍。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呢?1、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怎么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怎么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译

2020-03-1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根本,就不复存在。焉:哪儿。附:依附。出自刘向的《左传·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
见贤而思齐焉意思,见贤思齐焉什么意思

见贤而思齐焉意思,见贤思齐焉什么意思

2020-03-06
“见贤思齐焉”的意思是: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见贤思齐焉”的“贤”指德才兼备的人,“焉”为句末语气词,“齐”指看齐。“见贤思齐焉”出自《论语·里仁》,原文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原文子曰:“见贤...
怎么将睫毛打底卸干净,睫毛打底怎么卸干净

怎么将睫毛打底卸干净,睫毛打底怎么卸干净

2022-02-09
1、先将双手清洗干净,然后取干净的卸妆棉,在卸妆棉上倒入卸妆油,或者是卸妆水。2、将含有卸妆水的卸妆棉,轻轻地按压在整个眼睛部位,按压20秒左右之后,然后从内眼角到外眼角轻轻地擦拭。3、反复擦拭之后取干净的棉签,用棉签...
焉得虎子出自哪里,焉得虎子的上一句

焉得虎子出自哪里,焉得虎子的上一句

2021-06-16
“焉得虎子”的上一句是不入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句俗语,原意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该句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子亦有不利焉翻译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翻译

子亦有不利焉翻译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翻译

2023-11-29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翻译是:然而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的一面啊。这句话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原句为: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焉知鱼之乐的上一句,焉知鱼之乐的上一句是什么

焉知鱼之乐的上一句,焉知鱼之乐的上一句是什么

2018-06-23
“焉知鱼之乐”的上一句是“子非鱼”,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篇,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对话。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
二石兽并沉焉出处,二石兽并沉焉中焉是什么意思

二石兽并沉焉出处,二石兽并沉焉中焉是什么意思

2023-03-16
焉的意思:兼词,于此,在那里。整句的意思为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二石兽并沉焉”出自清代纪昀的《河中石兽》,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
焉得虎子的前面是什么,什么焉得虎子

焉得虎子的前面是什么,什么焉得虎子

2019-09-2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字面意思是: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依附于的造句,依附于造句

依附于的造句,依附于造句

2022-05-17
依附于的造句有:1、科学家不是依附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巨大知识大厦之中。2、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2023-02-11
“焉”的意思:相当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附和什么意思,附和的意思

附和什么意思,附和的意思

2023-11-29
附和,汉语词语,读音为fùhè。指对别人的言行因赞同而表示应和、追随,也指随和别人的言行。大多用于贬义。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贬义词。...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意思,姜氏欲之焉辟害的焉是什么意思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意思,姜氏欲之焉辟害的焉是什么意思

2022-07-07
焉的意思:哪里。整句的意思:姜氏想要这样,我哪里能躲开这种祸害呢?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郑伯克段于...
今吾子又死焉翻译,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

今吾子又死焉翻译,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

2022-06-13
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该句出自《礼记·檀弓下》中《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
其亡也忽焉”是什么意思,“其兴也浡焉

其亡也忽焉”是什么意思,“其兴也浡焉

2024-02-01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左传。庄公十一年》中的句子,那么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看解答。1、“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或朝代)兴盛的时候很迅速,但衰亡也很快。其中,“浡”是旺盛的意思。“忽...
焉知鱼之乐前面的是,焉知鱼之乐前面的是什么

焉知鱼之乐前面的是,焉知鱼之乐前面的是什么

2018-05-01
“焉知鱼之乐”前面一句是“子非鱼”。全句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是惠子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焉知鱼之乐的出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原文,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原文,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

2022-12-14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叩其两端而竭焉”出自《论语·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叩...
与有荣焉怎么造句,与有荣焉幸甚至哉什么意思

与有荣焉怎么造句,与有荣焉幸甚至哉什么意思

2019-06-28
“与有荣焉,幸甚至哉”的意思是:因而也感到荣幸,庆幸得很。“幸甚至哉”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表示感叹,一般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可以翻译为:好极了、庆幸得很。与有荣焉、幸甚至哉的字词释义与有...
姜氏欲之 焉辟害翻译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翻译

姜氏欲之 焉辟害翻译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翻译

2018-08-09
“姜氏欲之,焉辟害”的翻译是:姜氏想要这样,我怎么能躲开这种祸害呢?“姜氏欲之,焉辟害”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郑伯克段于鄢》,全文讲述了郑庄公与其胞弟共叔段之间的斗争以及郑庄公与其母决裂又重归于好的故事。姜氏欲之的...
语焉不详的出处语焉不详的意思,语焉不详的意思

语焉不详的出处语焉不详的意思,语焉不详的意思

2018-11-05
【读音】yǔyānbùxiáng【释义】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出处】唐·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近义词】言之不详【反义词】不厌其详纤悉无遗细大不捐【例句】这份报告虽涉及到工程中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子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子焉得虎子的意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子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子焉得虎子的意思

2020-03-16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士兵冲杀来了,将军挡住,洪水冲击过来了,土地掩护,形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办法去做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若不进老虎的巢穴,怎样得到老虎的孩子,常被人引用作不经历危机就不会成功。成语出...
二石兽并沉焉的焉意思,二石兽并沉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二石兽并沉焉的焉意思,二石兽并沉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2022-07-04
二石兽并沉焉的焉意思:兼词,于此,在那里。整句的意思是门前的两座石兽一起陷入水中。该句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河中石兽》,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
莫大焉的上一句是啥,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

莫大焉的上一句是啥,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

2019-05-23
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知错能改。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释义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吾知...
始一反焉翻译,始一反焉的始是什么意思

始一反焉翻译,始一反焉的始是什么意思

2022-10-17
始的意思:才。整句的意思是:才能往返一次。该句出自《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一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