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 > /列表

思而不學則殆翻譯

思而不學則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為: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全句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思而不學則殆翻譯

思而不學則殆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

思而不學則殆原文翻譯

孔子説:“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思而不學則殆原文重點字詞註釋

學:學習。

而:卻,表示轉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危害。

思而不學則殆原文賞析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思而不學則殆翻譯 第2張

思而不學則殆原文的通俗解釋

“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

“思而不學則殆”: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會因為知識積累的匱乏而限於空想失敗。

新的解釋:學習知識不理解,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總結,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

思而不學則殆的出處

《論語》(lún yǔ),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敍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

《為政》內容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温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TAG標籤:思而 翻譯 不學則 #